《经济观察报》专访扶馨陪诊 助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
* 以下新闻转载自:
「经济观察报」
《经济观察报》2023年05月03日 第1版 商业产业
原文标题 《老龄化催热陪诊服务 圈内人自述人情冷暖》
原文作者:经济观察网记者 田进
原文链接:https://m.eeo.com.cn/2023/0503/590468.shtml
今年的五一小长假分外“热闹”,各地景区开启间歇式“人从众”模式,而医院却时时刻刻上演着“人间世”。经济观察报记者在这个劳动节假期,采访了医疗服务行业扶馨陪诊运营负责人、陪诊师及用户,共同探讨陪诊行业规范,共促医疗服务健康发展。扶馨陪诊运营负责人倪晓东接受了经济观察报的独家专访。
人口老龄化:催热陪诊服务行业
在中国独居和空巢老人达1.18亿、独居青年超770「陪诊师」一词自2022年9月出现后呈现爆发式搜索 图片来源:百度指数0万的背景下,陪诊需求必然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。但目前陪诊员尚未被确立为正式职业,与陪诊师工作内容最接近的一项官方职业为社群健康助理员,于2020年7月被人社部纳入为新职业,其工作内容包括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、缴费、取药等协助服务。
当前,在淘宝、抖音等电商平台搜索可发现,诸多平台都有陪诊服务,服务提供方包括个人、平台机构、家政公司等。根据服务需求,每天陪诊服务价格在100元-600元之间。同时还能提供上门接送、办理出院、救护车陪护等服务。
陪诊师在各个医疗环节提供服务 图片来源:扶馨陪诊
扶馨陪诊运营负责人倪晓东在接受《经济观察报》采访时指出,从需求来看,陪诊行业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。一方面,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,独居老人数量越来越多,目前我国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占比已超一半,部分大城市和农村地区,空巢老年人比例甚至超过70%。与此同时,还有大量独居青年,他们选择陪诊服务,更多的是精神和心理需求;此外,中产家庭因为身上所承担的养老和养育责任,且经济条件允许,越来越成为主要消费群体。
「陪诊师」一词自2022年9月出现后呈现爆发式搜索 图片来源:百度指数
同时,他认为,催热陪诊行业的直接原因,则是病患复杂的就诊程序。专业的陪诊师能够给出相对最优的方案,很多客户主动选择“临时家属”陪同。
陪诊师核心三要素:共情、专业、责任感
经济观察报采访到了扶馨平台陪诊师李牧,李牧用她的亲身经历讲述了陪诊历程和她见证的人情冷暖、悲欢离合。
李牧的陪诊客户有人到中年,查出严重的心脏病的民企老板。而“民企老板”的标签下,是“扛下一切”的中年大叔。
大叔上有年逾七旬的父母,下有还在读高中的孩子,所以这次手术“上要瞒老,下要瞒小”。他要以来北京出差为借口,偷偷进行手术,因为不了解当地的医疗体系,又确实需要人照顾,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,找到了扶馨陪诊的李牧。
大叔本来计划在一周左右完成手术与康复,但因医院排队手术的病人太多,只能延期。最终在扶馨陪诊团队的服务下,两周内做上了手术。后来又从ICU转普通病房到出院,都是李牧陪同。这期间,大叔和李牧从陌生人到朋友,李牧第一次感觉到这个工作能让原本陌生的两个人产生情感联结。
李牧的客户还有没有办法独立完成就诊的失明患者,李牧便成了他的“眼睛”。这些特殊的经历,也让李牧愈发感到陪诊师这份职业的认同感和被需要。
“陪诊师平日工作内容就是帮患者代预约、取号,陪同候诊、检查等医疗环节。目前陪诊师行业的准入门槛并不高。一些平台招聘的陪诊师不需要医学专业知识,只需熟悉相关医院以及就诊流程便能上手,部分陪诊平台的注册陪诊师甚至只需要经过不到1周的培训即可上岗”,倪晓东表示,“但想做好陪诊师,最大的门槛是强大的共情能力以及专业程度和责任心。"
陪诊平台:多元竞争下助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
“虽然陪诊行业市场需求大,但竞争同样激烈,这条赛道上有平台、个人以及家政服务公司等。”在谈到行业赛道时,倪晓东分析,"对我们来说,这并非坏事,行业参与者越多,大家能够一起推动社会对这个职业的认知,也能推动行业越来越规范。但是,陪诊行业要走得更远,一定是平台发力,打造标准化、规范化的服务。"
他指出,扶馨陪诊对陪诊师的服务类别、服务流程、内容都有明确统一的规范,每一位陪诊师都得经过严格的培训和筛查才能上岗,同时会有严格的评价反馈与定期考核。 同时,陪诊过程中,陪诊师必须熟悉各项就诊服务环节。
为了满足客户需求,扶馨陪诊还将陪诊师的照片、从业经历、服务过的病患数量进行展示,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挑选陪诊师。同时,通过客户端、员工端、运营端、公众号、小程序多端互联,实现生态化闭环运营。
扶馨陪诊app陪诊师界面 图片来源:扶馨陪诊app
倪晓东认为,陪诊平台完备的信息化建设,除了提供市场化服务,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辅助政府医疗服务,通过网格化管理,解决社区老年人看病无人陪伴等养老问题。同时,陪诊平台的规范化发展将助力政府服务,政府通过购买服务解决养老痛点,实现真正的“老有所医”。
“反过来看,陪诊行业也需要政策的出台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。比如陪诊行业可以参考外卖或网约车行业,这两个行业在发展初期也缺乏足够监管。如果政策层面能针对陪诊行业出台一些相关规范,陪诊师前期的培训也能更完善。”倪晓东补充道。
城市合伙人计划 利他主义的长期价值
倪晓东表示,扶馨陪诊目前已启动“城市合伙人”计划,想将陪诊服务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全面推广,助力普惠医疗。李安就是扶馨陪诊的城市合伙人之一。李安跟扶馨陪诊颇有渊源,她是该平台的第一批客户。
李安第一次使用陪诊服务是给母亲看病。李安的母亲患卵巢癌差不多6年了,对常用药物产生了一定耐药性,化疗效果也不好,便从贵州来北京医治。
“考虑到李安母亲情况,可能需要背扶,我们派了男性陪诊师服务。”倪晓东回忆道,“在北京待了差不多一一个月,他们返回贵州。后来就一直通过我们的代问诊服务定期复查”。
“代问诊服务,就是将相关资料、检查情况寄给陪诊师,他们会先以家属的身份跟医生沟通,在医生同意的情况下发起语音通话,然后母亲就可以直接与医生对话。通过线上复诊,解决往返路费、住宿费以及来回折腾的麻烦。”倪晓东补充。
后来,李安了解到扶馨陪诊有城市合伙人计划,便萌生了成为贵州合伙人的想法。他认为陪诊师能真正帮助到急需就医的人群,还能让陪诊师利用闲散时间挣一点钱,是一件双赢的事情。重要的是,她觉得利他的事情,是有前景的。